爆竹声中一岁除 ,一场比“年”这个怪兽凶猛百倍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让这个庚子新年终将载入史册 。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 ,九洲bet9入口感受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感受到了白衣天使尽显英雄本色下的负重前行 。
静下来的人们开始思考 ,如何敬畏生命 ,敬畏自然 ,感知自我的渺小和脆弱 ,人生起落是无常 ,诗人北岛说:人生就是个接送 。接的时候 ,欢欢喜喜 ,送的时候 ,悲悲戚戚 。唯一能做的 ,是在有限的生命里 ,心中有爱 ,眼底有光 。
一、 对服装行业周期的影响
“非典”对服装行业周期的影响是可以参考的 ,影响与疫情发展基本同步 ,非典在疫情严重的3、4月份和5月份上旬影响严重 ,6月份减弱 ,7月份逐渐恢复 。按照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分析的此次疫情发展走势 ,有三种可能:
成功:好的结局是两到三个月结束战斗;
温和:病人数温和增长 ,拖到半年到一年;
失败:波及 。
按照目前疫情进展 ,10天交付火神山医院 ,国家统一指挥、联防联控 ,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九洲bet9入口可以乐观预计 ,大概率情况下 ,除武汉等个别地区 ,疫情可以在两到三个月结束 ,国家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如果是第二、三种情况 ,那就自求多福吧 。
悲观者往往正确 ,乐观者往往成功 。
在这样的情况下 ,2、3月份对服装行业影响为严重 ,4月份逐渐恢复 ,乐观预计5月份后逐渐正常 。
二、 对国内服装消费需求的影响
服装虽然是生活必需品 ,但是保暖、蔽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已减弱 ,更多是心理需求 ,是审美、炫耀、场景需求、从众需求 。短期内服装消费需求数量在下降 。毕竟 ,戴个口罩出门 ,穿的再漂亮给谁看呢?何况更多时间宅在家里 ,一套睡衣百搭 。
疫情之下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短期消费者偏好在改变 ,此消彼长 ,安全需求是排在前面的 ,短期内对安全防护、医疗器械、保险、食品行业消费支出增加 。
短期内 ,对旅游、娱乐、餐饮、酒店、百货、传统制造业影响较大 ,势必会影响消费者收入 ,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 ,用于服装上的消费支出自然减少 。
疫情结束后一个周期内 ,消费一般会报复性反弹 ,乐观分析 ,服装消费也会阶段性上升 ,灾害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消费观 ,提高消费者对健康、审美、品质生活的追求 。如汶川地震后 ,四川市场迅速成为各行各业重点抢占市场 ,经历和近距离感受灾难的人 ,更愿意消费 。
三、 对冬季库存消化的影响
服装的采购和销售周期 ,一般是订货-上货-销货-清货 ,而库存分为生产端库存和流通端库存 ,春节期间是冬季服装库存消化的重要时间节点 。
库存就是利润 ,消化出去就是现金流 ,就是下个季度上新的采购款 。
库存的增加 ,会产生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降低现金周转率 ,耗费人力、物力 ,占用仓储 ,增加管理成本 。库存的折旧速度是惊人的 ,一年下来货值不足原来一半 。
疫情下 ,冬季服装清货“完美的”错过春节这个时间段 。保守估计 ,流通渠道中 ,2019年冬季库存比2018年增加10%以上 ,而服装行业的净利润率也就是10%左右 。
按照地域差异 ,春装上新时间 ,一般九洲bet9入口1-3月 ,北方2-4月 ,对于线下渠道商而言 ,春装年前基本上都上柜;对于电商而言 ,年前图片已上架 ,也就是说库存已经在自己的仓库 ,按照中国的习俗 ,当年货款基本上都是春节前结清的 。
线下的营销策划和推广方案早已做出来 ,很多营销预算也花出去;重点做春季产品的电商 ,大投入的拍摄和美工费用已花出去 ,主推款的推广费已投入 ,以天猫为例广告费占比销售额一般在10%—20%之间 。
于线下渠道而言 ,2-3月份 ,消费者在疫情解除之前基本上是不会到实体店购物的 。疫情解除之后 ,恐慌心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春装消费的黄金时间段就一个月 ,所以 ,春装的销售会大幅下滑 。
于电商而言 ,疫情解除之前 ,和线下是同病相怜 ,疫情解除之后 ,线下市场的份额会有一部分转到线上来 ,比线下日子相对好过点 ,但也只是“点”而已 。
春装库存增加 ,间接影响秋季服装的生产和流通 ,道理很简单 ,秋季卖春季的库存 。
夏装核心销售时间是4-6月 ,7-8月消化库存 ,从时间点看 ,疫情对线下渠道夏季销售影响主要在前期 ,但是经济下行期加上阶段性消费者需求下降 ,线下渠道夏季销售下降是一定的 。
线上渠道耽搁的主要是拍摄工作 ,很多电商夏季产品是分批拍摄的 ,2月份是一个重要拍摄期 。疫情之下 ,线下的份额会转移到线上一部分 ,加上疫情后消费的报复性反弹 ,夏季对电商是一个利好期 。
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服装工厂多数处于产业链底端 ,地位可想而知 。
工厂面临个问题是“复工” 。不开工就有成本 ,就是亏损 ,复工时间预计平均推迟20-30天 ,恢复产能时间要更久一些 ,服装主要产地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五省 。疫情之下 ,很多企业即使在2月7日后陆续复工 ,但外地工人在3月份之前回来的比例不会太高 ,即使回来 ,隔离期间也无法上班 。湖北、温州地区返乡老板回来的时间还要延后 。会出现一种局面 ,人员要么回不来 ,要么回来了上不了班 ,要么上了班没活干 。开工前后工厂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开工前成立疫情防控小组 ,开核心主管线上会议;利用好钉钉、企业微信等管理工具 ,随时线上沟通;
学习、掌握和落实政府颁发相关企业复工操作流程 ,制定安全开工手册;
开工后的相关操作规范培训;
各个生产要素分析 ,物料需求排查;
与外地工人、员工沟通 ,确定预计返程人员和返程时间 ,调整招聘工作安排;
与客户沟通产品上新的节奏 ,销售计划、生产、出货节奏的调整;
与配套供应链环节沟通 ,供应链各个环节延迟复工的情况了解 ,评估对自身工厂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
工厂面临第二个问题是“夏季订单”的延期 。 3月份左右是夏季交货高峰期 ,订单延误造成的直接后果 ,一是违约扣款问题 ,二是库存增加问题 。服装企业是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共同配合完成订单的 ,如果配套企业不能同步复工 ,很多工作也是无法完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有可能会出现两种局面 ,一方面是需求不足 ,另外由于开工延迟、行业信心不足导致夏季产品供给不足 。
疫情之下 ,物理空间是隔离的 ,但网络中是自由链接的 ,4000多万人通过直播看火神山医院建设 ,2000多万人看央视记者采访武汉红十字会 。
疫情是个催化剂和杠杆 ,加速人们对网络直播的关注!凡人之性成于习 ,习惯成自然 。
网红主播辛有志捐款1.5亿 ,碾压众多大牌明星和大企业 ,也许很多人不了解直播 ,不认识辛有志 ,但是本能的会想 ,主播比明星还赚钱啊 。这样的心理暗示会让更多人对直播市场趋之若鹜 。
传统电商红利期过了 ,2020年更多电商会转型做抖音、快手、淘宝等直播类社交电商 ,去打造个人IP 。
5G时代为社交电商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020年是社交电商爆发之年 ,此言不虚 。
转型向来是小概率成功事件 ,社交电商终一定是MCN专业机构的天下 ,但是这不妨碍每个实体店、网店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把店铺的VIP转化为微信好友 ,同时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攻城略地 ,做做直播、抖音、快手 ,专注某个小的细分类目 ,能影响14亿人口的万分之一那也是14万人 ,想象空间还是有的 。
疫情下的企业生存、发展思考
2020年 ,华为都强调:生存将是华为的首要任务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矫情 ,却也体现出做企业的不易 。活下去这是做人与做企业朴素基本的诉求 。疫情之下发现企业才是社会脆弱的组织 ,连西贝莜面村这样的餐饮巨头 ,都说现金流只能维持三个月 。
服装企业活下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活着的企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产品、渠道、营销、品牌、管理、技术、成本优势等等都可以 ,企业靠一个优势可以活着 ,靠综合实力可以壮大 。提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不断打磨 。
“剩”者为王 ,强者恒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的狼性生存法则 ,虽然残酷 ,却也是铁的事实 ,读完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商业圣经后 ,也要读下他的《道德情操论》多些利他思维 ,让冰冷的商业多些人文关怀 ,企业的寿命会更久 。
服装行业可以高度细分化 ,按性别、按风格、按价格、按材质、按年龄等等划分 ,一个中小企业专注细分类目做强 ,活着并不难 。
很多企业并不是死在经济下行期 ,也不会死在疫情之下 ,多数都死在乱投资 ,盲目扩张和多元化 ,到了精细化运营时代 ,还妄图简单粗暴野蛮生长 。
二、 现金流
没有现金流的生意都不是好生意 。任何格式的资产负债表里 ,排在项的永远都是货币资金 。在经济下行期 ,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现金流状况可以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 。
2019年服装行业 ,违约主体、违约数量、违约金额 ,都有所上升 ,经济下行期企业应收款和坏账增加是一定的 。
疫情之下 ,是个老板都知道现金流的重要 ,这几天专家、学者、大V都在强调现金流的重要 。但是客观来说 ,前提是账上得有足够的资金 ,第二是增收 ,第三是节支 ,第四贷款 ,第五是供应链上渠道融资 。
手里有钱 ,心理不慌 ,但是要做好疫情影响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心理准备 ,有钱要算计着花 ,三个季节内量入为出 。
“增收” ,不外乎增加销售渠道 ,增加客户数量 ,增加销售金额 ,提高产品附加值 ,只有在这几个指标上比同行付出更多努力了 。经济下行期本是“狼多肉少” ,红利的“增量”没了 ,竞争都是“存量” 。
“节支” ,民营企业老板都是节约的高手 ,降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等 ,老板兼职营销总监 ,老板娘兼职财务 ,固定的刚性成本几乎没有什么下降空间了 。如果刻意降低成本 ,反而会增加时间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 。疫情之下 ,不盲目扩张、不乱投资就是好的“节支”了 。
苏州、湖州已经率先推出了对企业的支持政策 ,国家也有表态 ,其他地方也会陆续跟进 ,政策要千方百计用好 ,补贴、减税等等都是利好 ,但是贷款到任何时候都是“锦上添花易 ,雪中送炭难” 。宏观调控不可能面面俱到 ,企业核心还是要靠市场经济自我调节 。
供应链上的供应商支持 ,目前来看是企业好的融资方式 ,但是非常时期 ,供应链各个环节势必降低对下一环节的资金支持额度和账期 ,企业信用就是资产 ,积累缓慢毁坏容易 ,平时不烧香 ,临时抱佛脚 ,平时压榨供应商 ,恶意拖欠货款的企业 ,在行业现金流吃紧的时候 ,再想得到上游支持就难上加难 ,出来混总要还的 。优质的客户在困难期更容易得到供应商的支持 。
三、 人才
活下去是基本诉求 ,企业还是要追求发展的 ,等待和煎熬是不解决问题的 ,巴菲特老爷子说:如果等待知更鸟的到来 ,你将错过整个春天 。
传统的供应链上下游环节之间只是简单的业务联系 ,是弱关系的 ,数据和信息是割裂的 ,彼此资源是不共享的 。所以 ,如何打破供应链之间的边界 ,构建供应链之间的利益、命运共同体 ,构建行业细分类目中具有供应链金融属性 ,结合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平台 ,是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共同的诉求 。
供应链平台依靠传统制造企业很难构建起来 ,这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或者资本牵头 ,供应链平台是服装类互联网公司 ,而非传统制造和贸易公司 。
这个时代 ,一切资源都向头部聚集 ,一个人可以走的快 ,一群人可以走的远!
与其谋时 ,不如谋势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是 ,需求个性化 ,产品风格化、渠道扁平化和多元化、流量碎片化、生产智能化、企业平台化、供应链金融化、资源整合化、产业互联网化和生态化、标品垄断化 。
行业中有价值的是用户和数据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 ,渠道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品牌、工厂、贸易公司、电商、零售终端、社交电商都可以直接面对粉丝和用户 ,经营自己的社群 。
竞争终将是人效、坪效、品效、供应链效率、资本效率多维度之争 。
一部经济发展史 ,本身就是一部淘汰史 ,潮起潮落、行业兴衰再正常不过 ,每个看官考虑的是如何确保自己不被淘汰 。只要不出局就有机会 。那些倒闭的被释放出的需求必然由新的供给方式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