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商和国内贸易商反映 ,圣诞节后印度棉FOB、CNF(CIF)报价开启上涨模式 ,虽然幅度并不大 ,但12月底相较12月15日前后S-61-1/8〞、S-61-5/32〞等品种报价整体上涨了0.20美分/磅 ,棉农、轧花厂和出口商看多看涨的热情不断集聚、高涨 。一方面虽然巴基斯坦国家粮吃安全和研究部明确表态在国内新棉全部销售完毕之前 ,暂停免税进口印度棉对印度棉出口造成打压 ,但由于新货币政策对整个棉花、棉花纺织产业链的影响仍在发酵 ,棉花国内供应和出口都很不“给力”(截止12月下旬前印度新棉上市量刚破120万吨 ,只占其估计年度产量的20%左右) ,合同延期装运或取消的并不在少数 ,阶段性炒作抬头;另一方面印度棉花纱线出口延续转暖 ,非常是对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反弹比较强劲 ,印度国内棉花消费看涨 ,逐渐实现由棉花出口向棉花纱线、本色棉布出口“换档” 。据统计 ,2016年11月份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占据印度棉花纱线出口国的前三位 ,占比分别为39.8%、12.7%、3.4%;而中国海关统计 ,其中越南纱、印度纱、巴基斯坦纱的占比分别为37.53%、17.4%、16.6% 。
12月29、30日1月船期印度棉S-61-5/32〞(28GPT)、S-61-1/8〞(28GPT)及BCICotton1-1/8〞(28GPT)的远东主港报价分别为77.02美分/磅、76.64美分/磅及77.95美分/磅(CIF报价);而12月船期的MCU531mm(30GPT)、MCU530mm(30GPT)的报价则分别为78.80美分/磅、78.68美分/磅 ,贸易商调涨的幅度不大 ,明显慢于其国内轧花厂出厂价的脚步 。但中国买家对12/1月印度棉的询价并不热情 ,下单更趋慎重 ,虽然1/2月份船期S-6的报价分别低于EMOTSM、SM乌棉4-4.5美分/磅、8.8-9美分/磅 ,原因回纳如下:
首先 ,由于印度籽棉收购大幅延迟加上棉价处于上涨通道 ,棉花从整理、装船到交货的不确定性很大 ,即使轧花厂优先执行出口合同也有可能在价格上反复纠缠 ,因此签约即期或近月合约印度棉需要当心 ,担心出现“远水不解近渴”的情况 ,中国采购商要求要么是港口现货 ,要么是2月及以后船期的棉花 。
其次 ,一些国内用棉企业反映 ,近几年印度种植产量高、衣分高、品质偏低的棉花品种比例明显上升 ,非常是强力指标下滑 ,而12/1月装运的S-6、J34等可纺性甚至低于我国地产棉 ,一些印度轧花厂也期望纺高支纱、精梳纱的客户延后15-30天装船、交货 ,等待高品质高等级的中期花大量上市 。
再次 ,印度棉和我国棉花进口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对路” 。考虑到2017年我国仍将按入世承诺发放89.4万吨1%关税内配额 ,大中型面料厂和贸易商计划“好钢用在刀刃上” ,重点采购2016/17年度美棉和2017年澳棉(10-12月份已有少数布料厂提前“透支”配额 ,签约进口1/2月船期美棉);而全额关税下进口印度棉的成本显然远远高于布料企业的承受能力(目前S-6全关税进口成本约18600元/吨) ,因此2017年上半年或现印度棉再廉价 ,但大厂不需要(品质、品级不符合纺中高支纱的要求) ,小厂没配额进不来 。河北某10多万锭的纺企表示 ,如果认真算一下 ,印度棉杂质大、短绒率高(皮辊整理) ,再加上“三丝”含量高(需要人工挑拣异纤) ,品级又以M级为主 ,纺纱成本和地产棉、进口巴西棉、西非棉甚至美棉差距并不大 ,但纺纱线报价却要低300元/吨以上;其它 ,一些出口订单合同中大多明确提出采纳美棉、澳棉或新疆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