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的要求:“每件产品应附着纤维含量标签" ,特别是在各级抽查中该项目是必检项目 。但是 ,任何检验都存在误差 ,特别是对人工依赖性强的检验项目更是如此 。因此 ,提高检测数据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检验经验总结了目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常见的漏检情况 ,以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率 。
不同类型面料造成的误判漏检
01牛仔面料
通过对近百批牛仔面料检测数据研究分析发现 ,目前易出现漏检的是含有 1% ~2%(甚至更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样品 。排除人员经验和人员身体状况影响后 ,分析其漏检原因与牛仔面料本身染色较深、显微镜观察不清晰有关 。但通过经验分析 ,主要的原因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本身形态异常 。这些牛仔面料中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纵截面往往呈飘带状 ,且透明发亮 ,而不是普通的粘胶纤维形态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并非每根纤维都为此形态 ,往往 3~4根或更多时才会有一根存在该这种情况 ,这就需要检验人员足够细心 。
02纯丝光棉面料
目前市场上的纯丝光棉面料分组成分更为复杂 ,但在整体外观视觉和手感上差异不大 。近年来 ,类似面料曾检出过莱赛尔纤维、亚麻纤维和桑蚕丝纤维 ,而且多数情况下亚麻纤维和桑蚕丝纤维含量很低 ,再加之丝光棉、莱赛尔和桑蚕丝形态相似 ,很容易造成误判漏检 。
03外观图案无差异的面料
为了增加强力和舒适度 ,某些服装的不同位置采用了不同纤维的面料构成 。如果这些面料处于袖子、大身、袖口和领口等存在明显差异的部位 ,那么对检验人员影响不大;如果存在于同一部位且外观无明显差别时 ,就很容易漏检 。比如 ,针织毛衫前片上部和下部纤维组分不同;提花图案完全相同的两个样品面料成分不同等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前应对整块面料有系统的了解 ,对外观无差别的面料则需要多点取样进行检验 。
04下脚纤维面料
对于采用纤维下脚面料制成的服装 ,需要特别注意低含量纤维和微量纤维 ,建议采用染色法对面料进行定性 ,既对纤维组分有了准确定性 ,又对其含量有了大体了解 ,对后续定量溶解等试验提供参考 。
05 色织提花面料
对于色织面料并带有不规则提花图案的样品 ,应该对不同颜色纱线分别进行检验 ,并分别出具检验数据 。经验表明 ,如果每种颜色纱线成分差别很大 ,那么不同部位检验所得的数据差异极大 ,就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
试剂对纤维溶解性变化导致的误差
随着纺织材料的变化和纺纱技术的提高 ,常规纤维的溶解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但相关检验标准中的溶解性试验方法大多是多年前制定的 ,对当前情况下的检验准确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
由于氨纶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原料的不同 ,不同种类氨纶的溶解性有很大差异 。在使用 DMF 溶解氨纶时 ,有些氨纶在 95℃水浴中振荡 1h也很难完全溶解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对溶后纤维细心观察 ,如发现异常 ,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 。氨纶含量检验应首选拆分法 。
对于某些醋酯纤维、莱赛尔、桑蚕丝多组分样品 ,尽量避免采用顺序溶解法 ,而宜采用拆分法或拆分后再溶解的方法进行检验 。试验表明 ,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对某些醋酯纤维有溶解性 ,丙酮对某些桑蚕丝纤维可能存在溶解性 ,但溶解性的大小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
对于深色棉与莱赛尔纤维的混纺面料 ,需进行甲酸 / 氯化锌溶液溶解试验 。经验表明 ,先在碱性九洲bet9入口下褪色后再进行试验更佳 ,仅依据标准方法 ,莱赛尔纤维很难完全溶解 ,更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试验 ,延长检验周期 。
在溶解羊毛和桑蚕丝混纺样品时 ,采用 75%的硫酸法 ,若依据标准分次振荡溶解 ,也很难完全溶解 。经验表明 ,采用常温剧烈振荡溶解更为合理 。
新型纤维或不常见纤维造成的误判
近年来 ,新型纤维和功能性纤维层出不穷 ,如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玻璃纤维和某些较特殊的改性腈纶纤维等 。但是 ,这些纤维对应的检验标准或发布不久 ,或正在起草阶段 。这就对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因此 ,应加强对新型纤维的了解和对相关文献的学习 。
预处理对定量结果的影响
深色面料在进行甲酸/氯化锌溶液溶解试验前 ,一般需要进行褪色处理;牛仔布由于颜色较深 ,对检验结果有时影响较大 ,同样需要褪色处理;含浆量较大、手感硬的坯布在检验前 ,一般需要退浆处理 。复合面料常用于防风牛仔裤、防风衣等 ,表里两层面料一般通过黏合胶粘连 ,如果不进行退胶预处理 ,对定量检验结果影响极大 。
虽然 GB/T 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二部分:试验通则》中明确给出了退胶或退浆所用化学试剂和方法 ,但是这些非纤维物质往往难以确认 ,所用去除方法一般根据检验人员经验选择 ,很难统一 。所用试剂和方法不同 ,去除效果也不同 ,对定量结果或多或少会有影响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善于总结经验 ,对处理后的样品仔细观察其去除情况 ,必要时在检验报告中注明预处理情况 ,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 。对于存在极难去除的非纤维物质的样品 ,应尽量与客户沟通 ,仅对该样品做定性检验 。
结语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验是一个主要依赖人工的检验项目 ,对人员经验的依赖性较强 ,所用仪器设备较少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日常检验中注重总结经验 ,经常查阅新文献报道 ,大程度降低漏检、误判概率 ,从而大程度降低事故率 ,避免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