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力学耐久性 ,主要是指织物的耐劳累、耐磨损及挂钩、耐冲击及刺割性能 。
1.织物的耐劳累性
一般而言 ,织物在循环载荷或形变 ,或明显小于断裂强度的静载荷长时间作用下 ,织物发生断裂或损伤破坏 ,这种现象称为织物的劳累 。织物抵抗劳累破坏的能力称为耐劳累性 。
影响织物耐劳累性能的因素:
织物的耐劳累性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织物的结构 ,织物结构越稳定 ,结构中弹性部分越多 ,织物越耐劳累 。其二是构成织物的纺纱线甚至纤维本身的耐劳累性 。其三是试验和使用条件 ,包含九洲bet9入口温湿度和反复作用的频率及停立刻间 。温湿度越高 ,作用频率越高、停立刻间越少 ,织物越不耐劳累 。
2.织物的耐磨损性
磨损是指织物间或和其他物质间反复摩擦 ,织物逐渐磨损破损的现象 ,而耐磨损性则是指织物抵抗磨损的特性 。
影响织物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1)纤维的性质和几何形状
在同样纺纱条件下 ,纤维长时 ,纤维间抱合力大 ,摩擦时纤维不易从纱中抽出 ,有助于织物的耐磨性;纤维的细度适中有利于耐磨 ,一般认为2.78~3.33dtex较为适当;异形纤维织物的耐屈曲磨及耐折边磨性能一般比圆形纤维织物差;纤维的力学性能是影响织物耐磨性的决策性因素 。纤维断裂伸长率大、弹性回复率高及断裂比功大的 ,织物的耐磨性一般较好 。
(2)纺纱线性状
纺纱线的捻度过大时 ,纤维的应力过大 ,纤维片段可移动性小 ,且过大的捻度还会使纱体变得刚硬 ,摩擦时 ,不易压扁接触面积小 ,易造成局部应力增大 ,使纺纱线局部磨损过早 ,这都不利于织物的耐磨 。捻度过小时 ,纱体疏松 ,纤维在纱中受束缚程度小 ,简单抽出 ,也不利于织物的耐磨 。
纺纱线的条干差时 ,粗处结构较松 ,摩擦时纤维易抽出 ,使纱体结构变松 ,织物耐磨性下降 。
(3)织物几何结构
织物厚 ,耐平磨性好;反之 ,耐屈曲磨及折边磨性较好 。
当经纬密较低时 ,浮长很短的平纹织物较为耐磨;当经纬密较高时 ,浮长较长的缎纹织物较为耐磨 。
织物的平方米重量对耐平磨性的影响为显著 。织物的耐平磨性几乎随单位面积重量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大 ,不同的织物仅有程度上的差异 。
织物表观密度小、毛羽多的耐磨性好 。
(4)实验条件
九洲bet9入口的温湿度、摩擦方向及压力等 ,对织物耐磨性有较大影响 。而且织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往往伴有日晒、汗液、清洗剂等的作用 ,故对织物耐磨性的影响较为复杂 。
(5)后后整理
棉、粘织物经热熔性树脂后整理后 ,耐磨性将随摩擦作用的轻重、缓急程度而有肯定差异 。当压力较大且摩擦较为剧烈时 ,后整理后织物的耐磨性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因后整理后纤维伸长性能变差所致 。当压力较小、摩擦又很缓和时 ,后整理后的织物耐磨性增大 。
3.织物的耐勾丝性
织物中纤维和纺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现象称为勾丝 。影响织物勾丝性的因素有:
(1)纤维性状方面
圆形截面纤维较非圆形截面纤维简单勾丝 ,长丝较短纤维易勾丝;纤维的强度高、伸长大时 ,勾丝现象明显;纤维伸长率小、弹性大时 ,勾丝能通过弹性回缩来缓解和去除 。
(2)纺纱线性状方面
一般规律是结构紧密、条干均匀的不易勾丝 。所以增加纺纱线捻度 ,可减少织物勾丝 。线织物比纱织物不易勾丝 。
(3)织物结构方面
结构紧密的织物不易勾丝;表面平坦的织物不易勾丝;针织物物勾丝现象比机织物明显 ,纬平针织物物不易勾丝;纵、横密大的、线圈长度短的针织物物不易勾丝 。
(4)后后整理整理方面
热定形和树脂后整理能使织物表面变得较为完滑平坦 ,勾丝现象明显改善或去除 。
4.织物的耐刺割性
织物的耐刺割性是指 ,织物被利器刺穿或切割或层压作用破坏的难易性 。
面料材料之织物篇(九):织物的力学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