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是属于纺织业的下游产业 ,是整体纺织工业制作的后一环 。
若以服装业来看 ,可以通过其市场区分为品牌设计及开发的上游、服装制造的中游 ,以及服装经销的下游 。服装业通常主要是指经裁剪、缝制等加工过程后产出的服装、针织服装(含毛衣)的产业 ,属于加工层次及附加价值高的产业 。其他也包含了袜类制造业、袜类、纺织手套制造业、纺织帽制造业、其他服装产品制造业 。
因为市场产品众多 ,同行业间竞争激烈 ,服装产品讲求设计性与流行性 。另一方面 ,服装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 ,其产品开发与消费者需求关系密切 。由于消费者需求变化多端 ,加上服装流行主题变化快速 ,因此越具流行性特色的服装款式其产品的生命周期越短 。此外 ,服装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产品须不断推陈出新来回应市场需求 。
一、服装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由于服装业所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市场 ,加上产品生命周期短 ,具有市场竞争者众且消费者需求快速多变等特性 ,因此产品销售的渠道选择与营销策略将是影响服装销售成绩的重要关键 。而以下将针对服装业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些说明:
(1)零售渠道主导权越来越大
由于大量生产、低廉成本与服装供应商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除了形成产品利润渐薄之外 ,加上信息流通迅速 ,以往信息不对称的差距越来越小 ,消费者的服装选择方式也越来越多 ,更加精打细算 ,致使全球服装供应链遂逐渐由生产者推动的形势转变为现今由消费端主导的拉式供应链 。
消费者需求主导力的增加 ,使得密切接触消费者端而能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商或渠道零售商 ,亦在供应链中逐渐掌握优势 。大型零售商掌握多数服装市场占有率 ,以量制价 ,挟量主导服装生产与价格 。
(2)强调设计到销售时长越快越好
由消费者主导的供应链 ,需求更加多样化 ,致使供应链朝向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如传统供应链自服装产品的概念、设计、采购布料、打样、销售、生产至物流配送到达市场时间约需四十六周 ,而如今的供应链 ,根据快速反应与垂直整合将产品由概念、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时间缩短为九周 ,甚至更短 。传统供应商扮演角色将重新定义 ,零售商和买主都在寻找更高效率的运作模式 ,除保留对销售规划和零售业务的控制权外 ,把客户需求预测、设计、生产、库存和物流等其他流程全数外包给供应商 。速度和诚信是成功的关键 ,买主选择供应商将更加重视速度、准时交货与诚信 。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 ,便以其快速反应的创新经营模式 ,成为全球知名的服装零售商 。
(3)零售渠道的多元化转变
百货、购物中心与服装连锁店成为零售渠道的主流:低生产成本大量制造的趋势 ,带来产品价格滑落的影响 ,流行商品低价专卖连锁店趁势兴起 。基于垂直整合资源与结合品牌营销力量 ,部份自有品牌、设计师品牌服装专卖、连锁店的经营型态也成为趋势 。此外 ,为迎合消费者因时间压力产生一站式购足需求的兴起 ,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大型商场也成为服装零售的主要媒介 。
(4)网络成为品牌意念传达的媒介:
近代网络科技日渐发达与普及化 ,且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网络购物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服装营销渠道 。但由于服装的真实触感与实际穿着时的合适度 ,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故而网络渠道更具代表性的意义则在于服装品牌、风格与设计意念的传达 ,以及流行品味的快速传递渠道 。
二、服装渠道的主要结构类型
服装业的结构大致可分几种类型 ,包括代理国外品牌服装的模式、国外品牌商设立分公司的模式、自有品牌商连锁及集中批发市场等不同的模式 。而这几种不同的模式 ,接着向下游的主要有服装专卖店、连锁直营店/加盟店、百货专柜及网店 。
(1)代理国外品牌服装的模式
这类过去通常是国外数个品牌服装的贸易代理商 ,以代理进口后批发为主 ,后来逐渐开始自行经营自有方法 ,并取得国外品牌的独家代理权 。由于只是以品牌的代理商自居 ,因此在营销策略、采购、经营管理上虽为自主但有时会因代理契约的法律问题 ,受制于国外品牌授权公司 。
(2)国外品牌商设立分公司的模式
此类是国外品牌服装设立的分公司 ,所有产品采购来源、系统规格、作业模式均由国外总公司决定 ,分公司则负责市场销售预测、促销策略的制订 。目前的连锁店以此类为主 。模式上 ,国外品牌连锁均由国外总公司拟定全球经营策略 ,然后交由各国家或地区之分公司执行 。
(3)自有品牌商连锁
此类经营模式与国外品牌设立子公司模式类似 ,大差别在于自创品牌 ,且在采购来源、营销策略、资讯系统建置等有完全自主权 。一般而言此类厂商在国内及海外均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或代工厂 ,部份产品则是代理进口销售 。
(4)集中批发市场
此模式为本土发展早的服装市场型态 ,以集散地的方式形成一个服装批发市集 ,全省各地的服装中间商及精品服装店会到此集散地进行现场产品采购 。目前主要的服装批发市场有五杭州四季青、白马、沙河、十三行、虎门富民、北京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 。
(5)服装店
此类均在闹市区或人流密集处 ,以单店(或数店)、小平米店面的方式经营 ,所谓的服装专卖店 。产品来源则由老板亲自定期至国外进货的方式采购 ,或是由上面提到的服装批发市场采购 ,由于每间服装精品店之间的产品特色取决于老板或采购者独特的眼光 ,在目前服装产品属于个人需求的消费习性下 ,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
总结
从整体来看 ,女装平台档口网认为:而不论业者所属的地位或价值活动 ,包括(高、中价)品牌、制造代工、(批发、零售)通路 ,其实都在思索输出之路 。大部分厂商多以国内市场为基(内销)、寻求新市场出口 。但是 ,在市场切入策略的实作上 ,则受限资金、形象、品牌、自身发展经验等元素的成熟度 ,而有不同层次的问题 。
而配合现在服装业的产业发展 ,建议可以朝向品牌化服装的产品出发 。对于服装业的发展趋势来说 ,销售渠道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因此建议在进军国外市场时 ,可以先在国内练兵 ,对于渠道经营、品牌营销方面建立知识与经验 。利用机会 ,带动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 ,创造企业成长的新机会 。
来源|档口网 编辑|德科纳米